

4月29日,九江理工职业学院组织师生代表登上退役“九江舰”,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课”。此次活动以“‘舰’证强国路,共筑安全梦”为主题,通过“师生同堂、双师同堂、大学生讲思政课”等创新形式,将国家安全教育、国防普法教育与专业实践深度融合,打造了一堂沉浸式、互动式的实践育人课堂。
师生同堂:在历史现场感悟国家安全

师生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登上这艘曾服役43年的功勋战舰。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大家依次参观甲板、作战指挥室、舰载武器系统等区域,触摸着的舰体,聆听九江舰参与台海演习、抗洪抢险等重大任务的光辉历史。
思政课教师柳腾现场结合舰艇服役历史,向学生们剖析了国家安全不是轻松就能实现的。需要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更需要每个公民树立“居安思危、忘战必危”的忧患意识。改装为全球唯一专职火力支援舰,说明创新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密钥,不盲目追随他国模式,而是立足国情打造“非对称优势”,体现中国智慧。这种“实地参观+即时讲解”的模式,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触可感。
双师同堂:思政教师与讲解员共谈铸军魂,见证爱国情

讲解员带领师生参观“九江舰”,深入讲解其服役历史与战略地位。这艘曾参与重大演习的功勋舰艇,以“保家卫国四十二载,劈波斩浪铸就军魂”的精神,让学子们触摸到海军发展的壮阔历程。思政教师柳腾则结合舰艇实物,从国家安全、强军梦等角度展开互动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国防强则国家安”的深刻内涵。学生们在甲板、舱室间穿梭,通过舰炮、展区等实物感受海军官兵的忠诚与担当,激发“为国奋斗”的热血情怀。
双师同堂:思政教师与律师共话国家安全

活动中,学校创新采用“双师课堂”模式,思政课教师柳腾与特邀律师李帅围绕“国家安全法制教育”展开对话。柳腾从现实案例讲解了危害国家安全的泄密和间谍行为造成的判决案例,李帅则结合《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讲解法律后果与行为指引。两位教师从国家安全和法律角度共同讲授。这种跨界融合的授课方式,既强化了学生的法治思维,也深化了国家安全教育的针对性。
大学生讲思政课:青春讲述强军梦,激发爱国情怀


在国防教育活动中,刘骞慧同学以九江舰43年服役历程为脉络,通过台海行动、国际救援等重大事件,勾勒出战舰"浪涛作证,铁血卫疆"的忠诚底色。王雨琪同学则聚焦战舰的科技蜕变,以现场实物演示2002年火箭炮系统改装细节,解析中国海军“舍导弹、强火力”的创新智慧。两位讲述者通过讲解,将战舰20万海里的航迹转化为生动的国防课堂,让同学们深刻领悟:九江舰的航程不仅镌刻着人民海军从筚路蓝缕到走向深蓝的奋斗史,更闪耀着中国军事装备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科技之光。

此次“大学生讲思政课”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分组研讨,最终以“主讲人”身份分享感悟,真正实现了从“被动听”到“主动讲”的转变。
实践育人: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

九江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厚重的历史底蕴与鲜活的实物载体,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资源。“把课堂搬到军舰上,就是要打破‘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让思政课‘活’起来、‘实’起来。”活动尾声,师生们在甲板列队,面向军旗庄严宣誓:“请党放心,强国有我!”铿锵誓言与滚滚江涛交织,传递出新时代青年的坚定信念。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深化“校地合作”,开发更多“实景课堂”,推动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此次九江舰之行,不仅是一次国防教育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师生们在触摸历史中筑牢信仰,在对话交流中明晰责任,在知行合一中践行使命,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写下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