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箱

发布时间:2022-11-14

使用须知:

1.来信前请首先阅读《使用须知》内容,以便您更加有效地提交信件并得到处理。

2.校长信箱用于受理师生员工对学校及各二级单位有关工作的建议、意见或情况反映,不作为具体工作的办理渠道。

3.来信内容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遵循社会公德,真实客观。

4.来信所反映或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具体、详实,包括具体时间、地点、人员等,便于取证或实地调查。

5.来信的同时注明您的真实姓名和有效联系方式,我们将遵守有关保密规定,必要时我们会与您直接电话联系,匿名或虚名信件我们不便处理。

6.对于建议类信件,我们将充分调研和论证,积极研究改进和解决措施,不作回复。

7.对有效信件,我们将认真对待和处理,在此期间建议您不要就同一问题多次提交来信,原则上一信只反映一个问题。处理意见我们将尽快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的形式回复

校长信箱:jjlgxiaozhangxx@163.com

九理暑期实践② | “艺路乡伴”实践队解锁传统非遗文化魅力密码

时间:2025-07-08     来源:     

分享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7月5日,文化艺术与教育学院精心组织“艺路乡伴”实践队奔赴兴国县“江南草席之乡”--江背镇高寨村,走进草席编制厂与刺绣工坊,开展了一场将产业扶贫与非遗传承紧密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全方位领略当地精准扶贫成果与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

 

图片15

 

图片24

 

图片25

 

草席厂:探繁复匠心,悟工匠精神

 

踏入高寨村草席编制厂,整齐的原材料与忙碌的工匠映入眼帘。在负责人的详细介绍下,实践队员们了解到,草席编制工序极为繁杂,从精心挑选优质草料开始,历经泡草、编织、烘干等多道环节,再到细致地调次品、平光、裁剪、绣花,每一步都倾注了匠人的心血与智慧,凝聚着传统技艺的深厚精髓。队员们近距离观察并亲自上手体验,感受着编织的力度与节奏,深切体会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

 

图片28

 

图片30

 

图片34

 

刺绣工坊:听千年回响,赏非遗风采

 

随后,“艺路乡伴”实践队来到高寨村刺绣工坊,开启了对客家刺绣这一非遗文化的探访之旅。客家刺绣非遗传承人朱小华和王铭庭老师热情迎接,讲述了客家刺绣在客家人迁徙中的传承发展故事,每一针每一线都承载着客家人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工坊内,降衣、木偶戏服等刺绣作品精美绝伦,朱小华老师现场展示刺绣技艺,银针轻舞、彩线交织,令队员们赞叹不已。在朱老师指导下,队员们尝试刺绣,虽手法生疏,但沉浸其中,一位队员兴奋表示:“参与活动感受非遗魅力,很有意义。”

 

图片37

 

实践感悟:青春助力乡村文化传承

 

此次暑期实践活动,“艺路乡伴”实践队见证了乡村振兴成果,感悟到精准扶贫政策力量,触摸到非遗文化底蕴,增强了文化自信。队员们表示,将把所学所感转化为行动,投身乡村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